我和岳妇做爰1一5高玉梅视频,丰满熟女人妻大乳波多野吉衣,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色琪琪女色窝77777

第二屆“中國能源·化工30人論壇”公報

時間:2021-07-22     來源:中國化工報

——在全國化工類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 李壽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一個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全國105個化工類國家一流專業代表了我國化工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代表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未來發展的希望。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十分高興今天能有機會結合行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同高等院校的領導和老師交換一下行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意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已經進入向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

新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幾乎是從一窮二白基礎上起步的,經過7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世界大國的行列。201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銷售收入就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在“十三五”規劃編制時,我們提出了“要邁出由大國向強國跨越步伐”的發展目標,極大地調動了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情和干勁。

什么是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呢?我們認為,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至少有四大標志:一是具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占據行業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具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三是具有全球領先的行業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四是具有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技術、管理創新人才和知名品牌。

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系統工程和難度很大的開拓任務。當“十三五”規劃發布時,就有跨國公司的CEO問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向強國跨越大約需要多長時間?”我給他們的回答是:“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

現在“十三五”已經結束。“十三五”這五年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頂住了世界經濟大幅下滑的重重壓力和新冠疫情的肆虐沖擊,在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兩大戰略推動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這些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全球地位鞏固提升;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主體更趨多元;落后產能有序淘汰,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創新能力逐步增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園區發展日趨規范;對外合作成績顯著,國際地位不斷強化。這七大戰略成就,充分反映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質量的提升和行業實力的增強。

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銷售收入11.08萬億元,利潤總額5155.5億元。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行業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都有所下降,但“十三五”這五年,我國仍然實現了石油和化學工業增加值年均4.51%、營業收入年均4.17%、利潤總額年均5.95%、進出口總額年均3.74%的增長。

據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統計,2018年中國化學工業銷售額為11980億歐元,排名世界第一;歐盟化工銷售額為5650億歐元,名列世界第二;美國化工銷售額為4680億歐元,名列世界第三;日本化工銷售額為1800億歐元,名列世界第四。中國化學工業銷售額幾乎同歐盟、美國和日本化工之和完全相當。目前,中國化工市場占據世界化工市場的40%,有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化工市場有望達到全球化工市場的50%。

從“十四五”規劃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10年將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由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關鍵10年,也是我們必須要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所為的關鍵10年。我們行業的發展同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進程高度一致,發展內涵和要求高度統一,新階段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動力。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邁入強國的四大標志必須要在未來10年間基本實現或全部實現,這將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考驗。

這種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考驗主要體現在對行業創新能力的考驗上,從“十四五”開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創新具有三個重大轉變。

一是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新階段。目前我國化學工業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產業結構,無論是重大項目建設,還是技術創新能力,都已經成為世界化工大國和跨國公司關注的焦點。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世界化工大國和跨國公司都把中國作為主要的競爭對手。去年,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在中國投資100億歐元和100億美元,建設化工新材料和煉化一體化的獨資項目,為什么要獨資?他們的CEO明確告訴我,因為這些項目中都有一批他們獨創的首次產業化的技術,為了保密他們必須獨資。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靠買入高新技術,甚至合作開發高新技術的機會越來越少,技術創新特別是高端前沿技術創新必須要依靠我們自己,行業的技術創新將進入一個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新階段。

二是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面向未來創新的新階段。在向強國跨越的進程中,我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行業的創新已經進入了不是如何追趕,而是如何領先于人的新階段。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培育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將是一個更加艱巨、更加緊迫的任務。因為創造未來比拼命追趕對手更富有挑戰性,成為行業領跑者比拼命追隨者更有意義。在面向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面臨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新挑戰:新能源的重構正進入“十月懷胎”的重要時刻,新材料的高端突破已經看到黎明曙光,低碳經濟的轉型已經向我們呼嘯而來,綠色發展的新要求正在跨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紀元,精細化工的技術創新已經站在“分子設計”的精準時刻,化工技術的新突破同信息技術的新融合已經進入深度一體化的新階段。面向未來的創新,要求我們必須要對未來10年行業發展的趨勢,有一個清晰、準確的把握,行業發展戰略的“前大燈”必須要比競爭對手照得更遠,只有這樣我們行業才能走出歷史,邁向未來。

三是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進入跨界協同創新的新階段。面向未來的創新,特別是高端前沿技術的創新,必須要穿越“死亡之谷”和“達爾文之海”的風險,必須要突破組織、學科、技術和行業的界限,不同領域間的相互合作、交叉應用日益明顯,跨界協同已成為未來創新的一大趨勢。如2014年美國白宮頒布的《材料基因戰略規劃》,公布了九大關鍵材料研究領域的63個重點方向。

這九大關鍵材料研究的領域是:一是人體組織與器官可再生生物活性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構造材料和生物系統新材料等生物材料;二是對能源、化工和藥品等產業起關鍵作用的催化劑;三是樹脂基復合材料;四是高溫超導材料、自旋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巨磁阻材料、拓撲絕緣體等有關材料;五是電子和光材料;六是能源材料;七是輕質結構材料;八是機電子材料;九是聚合物。

這九大關鍵材料的領域和組織都是跨界的、協同的,都是有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后越是高端、越是前沿的創新,就越需要多學科、多部門的協同合作,跨界融合創新已經成為未來世界高端前沿創新的一大新趨勢。

這種創新戰略的方向、重點和創新組織方式的調整、變化,完全是同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緊密相連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們一定要為未來而競爭,一定要樹立面向未來的新戰略觀。我們一定要對我們行業發展的現狀、地位和前景有一個明確清醒的認識,一定要不斷創造并把握不斷出現的新機遇,一定要走自己為自己開拓的新路。

實踐告訴我們,追隨者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喜歡走最熟悉的路;創新者喜歡走最具挑戰的路,喜歡走機會最多的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在向強國跨越的征程中,一定要有超人的前瞻戰略眼光,一定要有敢于走面向未來開拓之路的膽略勇氣。

打好未來1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搶先抵達未來的關鍵之戰,打好建立行業面向未來優勢的開拓之戰,我們必須要在認識上統一,在戰略上先行,在戰術上過細,在落實上到位。

全球化工行業高端前沿技術正在向五大領域集聚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我們必須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我們深刻認識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顯著加快,精度顯著加強。“十四五”期間,我們行業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科技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要想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競爭中搶占先機,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創新趕超發展機遇,首要任務是要正確認清那些能夠決勝未來的重點高端前沿技術及其發展方向。實踐告訴我們,誰不能正確認識未來,誰就沒有未來。

在行業“十四五”規劃和行業科技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和多種資料綜合分析,清晰地看到,當前世界范圍內柔性電子、人工智能、材料科學、泛物聯網、空間科學、健康科學、能源科學和數據科學八大領域最有可能產生顛覆性創新。

這八大領域的英文首寫字母合起來的“FAMISHED”,有“極度饑餓”之意,有人稱其為“饑餓科技。”據統計,近年來這八大領域的PCT專利申請量呈幾何級數上升,群體躍進趨勢明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顛覆性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正在加快產業發展方式的重大變化,新產業、新業態、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在這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我們也清晰地看到,全球化工行業的高端前沿技術正在向五大領域集聚。

一是化工新能源領域。在英國石油公司剛剛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年版)》中,專家用3種情景分析了世界能源需求變化的狀況,即在一切如常的情景下,在快速轉型的情景下和凈零排放的情景下,無論哪一種情景,未來30年石油的需求都會呈現下降態勢。不少獨立經濟學家表示,受疫情的影響,世界石油工業將會在2029年底開始衰退。在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同時,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水電、風電、太陽能技術成本都在迅速降低,特別是氫能的生產技術、生產成本、系統配套能力都在飛速突破。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突破,正在加快世界能源結構的變化調整。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沒有石頭,而是出現了冶煉技術;石油時代的結束,也絕不是因為沒有石油,而是出現了可再生能源。我們已經深刻感受到,世界能源結構的大重構迫在眉睫。

二是化工新材料領域。有人講:“一個國家的落后,歸根到底是工業的落后,而工業落后的主因是材料的落后。”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化工強國和跨國公司競爭的戰略高地之一。

我國新材料市場需求十分宏大,有研究報告分析,到203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未來(2017~203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15%以上,是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化工新材料的技術短板矛盾十分突出。

2019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量超過2500萬噸,但消費量高達3850萬噸,供給量和需求量相差1300萬噸,化工新材料的自給率只有66%。在未來化工新材料的競爭中,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電子陶瓷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及微電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等,都將是材料領域高端前沿技術競爭的焦點。特別是當前大家極為關注的碳纖維材料、納米材料和3D打印材料等產業化技術的突破,使化工新材料創新的潮頭,正在向我們迎面撲來。

三是高端精細化學品領域。精細化學品是化學工業中技術含量高、用途十分廣泛、功能性極強的專用化學品,主要包括農藥、醫藥、合成染料、涂料、表面活性劑、粘結劑、催化劑、飼料添加劑、造紙助劑、皮革助劑、油田化學品、潤滑油添加劑、水處理劑等幾十大類。

在高端精細化學品領域,化工強國和跨國公司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有些產品雖然市場需求量不大,但技術含量極高,功能效果極強,市場影響力極大,有化學工業女王頭上的皇冠之稱。

四是生命科學領域。自美國于2015年首先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以來,在全球掀起了精準醫療發展的熱潮。“精準醫療”強調了從分子與細胞層面來理解個體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進而為個體提供個性化的診斷、治療與預防方案。

精準醫療是一種綜合應用基因測試測序、生物醫學分析、大數據分析、分子影像等技術,對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進行生物標志物的檢測、鑒定、分析與應用,從而以最安全、有效、經濟的醫療服務獲取最大化疾病預防與診治效果的新醫學范式,也是對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體系的革命性變革。特別是在這次全球疫情的大流行中,人們對生命健康的預防、疫苗的研發、特效藥物的生產和治療的重視更是提高到了空前的程度。

五是安全環保領域。隨著氣候變暖和生態失衡等全球化治理共識的形成,人們對生產發展中的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和污染治理問題的重視程度和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本質安全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保護地球家園問題等等,都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在安全環保領域,化學工業既面臨著現實的矛盾,又面臨著急迫解決重大問題的責任。特別是二氧化碳減排、塑料污染治理和量大面廣的廢水、廢氣、廢固治理問題,人們期待著盡快出現根本性好轉的新局面。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在安全環保領域的技術創新必然會成為化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競爭領域和一個全新的增長點。

這五大高端前沿技術,既是全球化學工業競爭的焦點,也必然是中國化學工業關注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跟蹤的熱點。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面向未來的高端前沿技術創新,必須按照世界化學工業技術創新的大趨勢,按照中國宏觀經濟和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在未來10年間,扎扎實實做好“補短板”“增強項”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篇大文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走出一條開創未來的領先發展之路,為世界化學工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應有貢獻。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向強國跨越亟需高等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并強調“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和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大意義。

有資料顯示,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三所中國頂尖大學獲得了其QS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清華大學再次打破了去年創下的中國大學的最高排位,從世界第16名上升到第15名,在亞洲大學中排名第三。北京大學排名第23,較去年略降1位。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也雙雙創下了各自的歷史最好成績,其中上海交通大學首次進入全球前50名。盡管我們在世界大學的排名中有所突破,但是高等人才的培養同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這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影響我們發展的阻礙屏障。還有資料顯示,“美國人口只占全世界的5%,但美國人消耗了全世界25%的資源,掌握了全世界60%的金融以及全世界70%的最高端人才”。這也充分說明,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主、自立、自強,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高水平的人才。

在“十四五”及未來10年的發展中,在向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跨越中,我們行業發展需要千千萬萬的各類人才,特別是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創新型人才。

從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從向強國跨越的主要標志中,我們行業提出了四大類人才需求的急切呼喚。

這四大類人才分別是:一是需要一大批既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又勇于解決問題的創新型人才;二是需要一大批具有戰略思維、戰略決策、戰略管理的企業家人才;三是需要一大批具有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術突出、甘于埋頭苦干的大國工匠人才;四是需要一大批既懂得現代信息技術、又有石油化工專業背景的跨界復合型人才。我們行業在向強國跨越的進程中,已經為各個方面、各種領域的創新型人才,特別是上述四個方面的特殊人才,搭建了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舞臺。

未來行業的競爭,包括企業的競爭,核心就是人才的競爭。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方面,萬華化學可以說是我們行業一個突出的典型。

萬華化學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MDI制造商,也是世界聚氨酯行業的龍頭企業和中國化工新材料領軍企業,連續三年入選全球化工50強(2020年居第32位)。萬華化學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第一核心競爭力來培育,建有煙臺、北京、寧波、上海、美國休斯頓、匈牙利古德勒6個研發中心,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平臺,以及院士、博士后工作站,7個CNAS實驗室,集基礎研究、工藝開發、工程化和產品應用研發創新功能于一體。萬華化學現有專職研發人員2800余名,其中博士200余名、碩士1300余名。該公司累計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3000余件,多項重大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家科技獎勵7次。2012年萬華化學在科技部等3部委評定的“創新型企業百強”中位列第三,2016年入選國家發改委等12部委首批全國九家“創新百強工程試點企業”。萬華化學“十四五”發展戰略為:2021年進入全球化工20強,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成為全球異氰酸酯行業領軍企業;2025年進入全球化工10強,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成為全球聚氨酯行業龍頭企業;2030年成為一流的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公司。

萬華化學的實踐再一次證明,企業的競爭力來源于企業創新的競爭力,企業創新的競爭力來源企業人才的競爭力。人才是行業和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和最值錢的財富。

在行業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行業向強國跨越,行業面向未來的競爭力必須要依靠高等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支撐。目前,在全國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學生中,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是8∶1,畢業生中本科生占比為8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培養了6000多萬名本科畢業生,他們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和高級專門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間,全國開設石油和化工類及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高職高專、中職中專以及技工院校約2000余所,在校生約百萬人。盡管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績,但當前和未來石油和化工人才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專業人員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從行業發展的需求看,當前人才供給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供給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高端研發人員占比較少。

目前在行業企業人員結構中,生產人員占比71%,研發人員占比8%,營銷人員占比8%,管理人員占比8%,其他人員占比5%。隨著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進程加快,高端人才特別是研發人員短缺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近年來,企業需求人才專業的分布是:工藝類占比43%,安全環保類占比18%,設備類占比15%,儀表自控類占比10%,分析檢驗類占比9%,經管類占比5%。當前教育供給和需求不協調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別是由于當前社會上對化工學科的偏見,不少化工院校出現了招生“工科冷、化工更冷”的嚴峻局面。

三是化工教育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滯后于行業發展變化。

不少行業發展新的東西沒有進入教學內容,現有的教學內容跟不上行業技術創新、技術變革的形勢,人工智能、大數據、環境保護等新興領域人才奇缺,跨專業復合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創新型人才的短缺和能力不足的問題更是一個普遍問題。

高等學校是教育事業的最高殿堂,是新知識、新科技、新思想誕生的搖籃,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追求一流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超越的過程,要明確方向、突出重點。要培養一流人才方陣,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根據未來10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形勢的變化和對人才的需求,我對化工類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提出三點建議,僅供教育界各位老師、專家參考。

一是擁有化工類國家級一流專業的大學要努力建設成為最好的研究型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要強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培育更多杰出人才做出貢獻。”

我非常希望我們化工類的專科大學都要在研究型大學的建設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專長,培養自己的學風。有朋友給我講,在美國,每一所大學的使命都不相同,比如普林斯頓大學是培養工程師的搖籃,哈佛大學是培養管理者的搖籃,耶魯大學是培養政治家的搖籃。無論大學的使命有什么不同,但他們都在追求培養不懈的研究精神。

前幾天我在大連理工大學校企對接會上就講了哈佛大學“謊言雕塑”的故事。在哈佛大學,有一座標志性雕塑,是一個腳著金靴坐著的紳士,雕塑底座的銘牌上寫著:“此人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他在1638年創立了哈佛大學。”這個雕塑就是哈佛大學有名的“謊言雕塑”。為什么說它是“謊言雕塑”呢?第一,這個雕塑不是根據哈佛本人的相片制作的;第二,哈佛大學是在1636年成立的;第三,哈佛也不是創始人,他只是在1638年把自己遺產中的很大一部分捐給了學校,所以學校委員會決定以他的名字作為校名。既然錯了,為什么學校不更正這個雕塑銘牌的內容呢?學校的回答是:質疑精神是哈佛大學一貫提倡的,“謊言雕塑”就是在提醒每一個哈佛人永遠不要迷信傳說中的權威,而要努力追求自己堅信的真理!

我非常希望我們每一所化工大學都要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真正研究型大學還比較少,具有研究特色的一流化工專業則更少。我非常希望在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中,高等教育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一批有特色、有質量、有影響的研究型大學。每一所大學都要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要培養學生勇于面對挑戰的勇氣,面向未來的遠見智慧,善于研究問題的胸懷和敢于創造領先成果的本領。

二是化工類國家級一流專業要努力多培養勇于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

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正是我們行業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因為跟隨性創新是跟上時代,原始性創新是開創時代。這種人才就是要有一種挑戰今天的勇氣,還要有一種預見未來的能力。他們具有預先主動塑造行業或企業進化所需要的先見,使行業和企業具備領先到達未來,并保有領先地位的潛力,他們的能力就是在未來尚未到來之時就已經看到了未來,他們可以率先聽到歷史的馬蹄聲。看不到未來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我們行業樂凱膠片的案例就是一個具有深刻啟迪性的案例。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是極其難得也是極其可貴的。

三是化工類國家一流專業要積極參與國家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重大活動。

產學研用創新力量的組合,將會是今后創新生態的一大主流。在未來高端前沿技術創新中,多學科、多領域聯合攻關將會是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必由之路。大專院校要主動多多參加國家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重點活動,從市場需求中,從產業鏈的結合中尋找課題,尋求突破,才能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加快產業化的步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新乐市| 宾川县| 石屏县| 舞钢市| 黄冈市| 哈尔滨市| 凤庆县| 彭阳县| 庆云县| 图片| 奉化市| 昆山市| 深圳市| 子洲县| 合江县| 剑河县| 玉屏| 广宁县| 江山市| 德格县| 上蔡县| 宣化县| 个旧市| 安西县| 涿鹿县| 宁远县| 曲靖市| 黄龙县| 承德市| 蓝山县| 永修县| 萍乡市| 文化| 星座| 阳高县| 河间市| 乌兰县| 玛沁县| 九龙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