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印發,業內認為——
中化新網訊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受到業內廣泛關注。業界學者、企業家普遍認為,實施科學素質綱要,持續推進化工科普,將有助于提升全民對化學工業重要性的認識,引導社會尊重和理解化工,營造有利于化工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化工產業大軍,促進化工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綱要》提出,到2025年,全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超過15%,明顯改善全國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問題;到2035年要達到25%,為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奠定堅實社會基礎。《綱要》還明確了在“十四五”期間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5項重點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蘇賢斌表示,中國作為化工大國,無論是踐行生態發展理念,構建化工高質量和綠色轉型發展新格局,還是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快行業科技創新步伐,都亟待加強化工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看待化工行業的科學思維,對化工項目建設進行理性決策。縱觀全國化工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不難看出,被責令退出或轉移的項目多數涉及高危工藝和“三廢”高排放。但實際上,化工“三廢”治理在技術上都能解決,高危化工工藝的安全生產更是可防可控。提升領導干部和社會公眾對化工行業的科學認識,才能避免出現“談化色變”和作出危及化工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行為。
甘肅聯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海勝認為,提高化工產業工人科學素質對保障化工安全生產特別重要且尤為迫切。近兩年被通報的化工安全事故大都屬于人為事故,根源通常是不遵守化工安全生產禁令、擅自變更指標以及違反操作規程等。再深層次分析,還是因不懂化工常識和工藝原理,缺乏科學素養,出現蠻干和亂干等行為。
在上海凱鉅融化工智庫首席研究員劉婷看來,無論是化工從業人員,還是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都需要補上化工這門課。凱鉅融智庫將借助平臺優勢,研究利用好《綱要》提出的新政策,用區塊鏈去中心化思維,集聚化工高端人才,圍繞化工科普做文章。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化工行業正加快推進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提高產業從業人員的科學素質勢在必行。采取多種模式加快提升化工人才技能素質,提升工人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懂專業有情懷、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化工產業大軍,將對構建化工發展新格局具有帶動作用。